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2日
2023年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题: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新华社记者
在杭州,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迎接更多游客探寻八千年前此地先民的生活,春节前夕推出增强现实技术服务。在西安,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正尝试把汉赋唐诗中描写的古代菜肴复原出来,让客人领略传统美食的“文韵”。在北京,新成立的中国影协科幻电影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们忙着为《流浪地球》后的新科幻电影选景,为观众提供好莱坞外的另一种选择。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到处出现新的“文化热”。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这意味着,一百多年前随新文化运动到来、马克思主义传播而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习近平引领下,再次应用文化夯实其执政地位,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
深厚的文化情怀
习近平1953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红色家庭。像几千年来中国的家庭一样,父母十分注重家传。
习近平五六岁时,母亲齐心给他讲“岳母刺字”。习近平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齐心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习近平后来说,从那时起,“精忠报国”就成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这是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新华社发
习近平说,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习近平的小学语文老师田潞英曾回忆,常穿着补丁衣服的习近平“学习很好,喜欢读经典名著”。也有初中老师记得,有次下课后习近平主动来找老师,说他十分喜爱杜甫,希望多读一些他的诗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陕西梁家河当知青。他带了满箱子书去,并给自己定下“修身”座右铭,“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习近平年轻时读的书既有《三国志》、《古诗源》、《史记》等古籍,也有《战争与和平》、《浮士德》、《海底两万里》等名著,还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为人民服务》等经典。
约40年后,这位曾在窑洞煤油灯下一看书就是半宿、放羊锄地都揣着书的人,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分享他对文化和文明的看法。法新社当天的报道说,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著名诗人和作家来强调他的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习近平把梁家河称为他的“大学”。那时生活非常贫困,七年里,他与乡亲们一起铡草、挑粪、拉煤、打坝,在一个桌上吃饭。他回忆道,宽厚质朴的乡亲们无私地帮助过他、保护过他,“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他们有什么吃的都给我送一点,谁送我一碗酸菜,我说我今天生活又改善了”。
习近平也以同样方式对待乡亲。有人日子过得恓惶,习近平就把自己的口粮拿出来帮补;一个后生没有鞋穿,习近平就把自己多的鞋子送给他;有人大冷天还光着头,习近平就脱下帽子给他戴上;谁爱看书学习,习近平就送他书和笔记本。村里人说:“近平这后生仁义!”
70岁的农民梁玉金讲,他三次去福建、一次去浙江看望老朋友习近平,事先也没告知他,习近平来旅店看他,还请他到家里吃夫人彭丽媛做的饭。他用蛇皮袋给习近平带去小米、南瓜和红薯,习近平回赠他茶叶、点心。“当时他把村里每家人的情况问了个遍。”梁玉金说。
勤劳善良、宽厚正直、扶正扬善、孝老爱亲,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共同美德,后来都被习近平要求加以发扬。梁家河的艰苦奋斗,还让他对民族精神中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品质有了深入理解。
他早年工作生活之地,有着秀美山川深厚文化。1982年,29岁的习近平来到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定任县委副书记。他看到县委大院有两棵苍郁古槐,便嘱人核实树龄,护以围栏。他又要求开展全县文物普查和保护。如今正定成了北方文物遗址保护最好的城市之一。
他如此热爱历史文化,以至他一度准备去学考古。但这并不只是个人爱好。后来他对干部和国际友人都说:“中国古人说:‘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做好内政外交决策。
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的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说,遗址附近曾经是矿区,“炮声隆隆如战场”、“茶几都是一层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良渚发现后,第二天便找到当地领导干部,很快就把矿场彻底关停了。他到中央后还一直关心良渚,当考古学家报告有把握说良渚遗址是五千年文明见证,他作了详细批示。他后来旧事重提:“对良渚的保护是舍了本的。”2023年习近平为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嘉峪关关城,登上城楼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廊长城、关隘历史文化情况介绍。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就文物、考古、非遗作出170余次重要指示批示,到现场调研考察100多处历史文化遗产。从三苏祠到大运河、从岳麓书院到嘉峪关长城、从安阳殷墟到交河故城,都留下他的足迹。
习近平热爱红色文化。他在福建工作时,革命先驱林觉民部分故居在旧城改造中险些被拆除,他得知后,立即让文管会核实,并叫停了拆迁。
他频繁访问革命“圣地”,嘉兴南湖、井冈山、古田、遵义、延安、西柏坡、香山革命纪念地……他说,“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
他有很重的英雄情结。“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说。在他的关心推动下,首批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于2014年归国。至2023年11月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十年未间断。每年由解放军先进战机护送。
对人类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他说,“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习近平任国家主席后,到访过70多个国家。在雅典卫城,他与希腊总统讨论中国“止戈为武”古训与雅典娜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在比利时,他谈到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欢啤酒,茶和啤酒不同,但都值得品味;在墨西哥,他对玛雅文明遗址一些元素与龙等中国元素相似之处兴趣盎然;在埃及卢克索神庙,他谈论文明古国的来龙去脉。
有次他说:“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
在公众眼中,他是最善引经据典的中国领导人之一。他将古代掌故警句与当代民间语言结合,创造了一种新文风。
熟知他的人说,习近平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这与他受到的文化熏陶有关。他多次提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指出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奇妙而伟大的结合
2012年,习近平担任中共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文化自信”。随后他将这个概念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称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说。
习近平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接受新华社采访的党内权威理论专家认为,新时代的严峻挑战,要求中共以新的文化为民族精神标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这样才能在与世界各种文明和价值体系的激荡共生中,赢得发展的主动。自文艺复兴以来,大国兴衰的后面是文化在起作用。
习近平面对的是,“不能使中国成为文化的流浪儿、精神的乞食者”,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熊玠撰文写道,“必须唤醒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同时又赋予其现代化的灵魂”。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认为,习近平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并构建坚不可摧的文化堤坝,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抵御了西方文化糟粕的侵蚀和冲击。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21年7月1日,中共庆祝建党百年。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发表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
他后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深刻的“化学反应”,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他解释道。
在2023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结提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座谈会后一个多月,习近平来到位于四川省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他有时看完正面,还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
“它们来自哪里?”他问。
“是从长江、黄河流域文明母体中脱胎而来的,是古蜀先民创新创造的成果。”解说员回答。
这年底,习近平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发表新年贺词时,亿万观众看到,他全神贯注观看三星堆文物的照片就摆在他身后的书架上。
2023年7月26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习近平说。
2023年10月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它被视为中共“百余年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既包括“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也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内容。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这有力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主体性’,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党内权威理论专家说。
理论专家告诉记者:“习近平开拓了系统运用文化来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新一轮思想解放贯穿‘五位一体’、‘四个全面’,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版权所有:长江文化促进会Copyright(C)www.yrcp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